十大法律陷阱之——诈骗罪

介绍

诈骗罪,妇孺皆知,不需要介绍。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公私财物达到一定金额就构成犯罪。如今诈骗罪有被扩大解释的趋势,以往诈骗罪只有在特别明显的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的情况下才会认定为诈骗罪,否则基本上就是一场民事纠纷。此外,还应与十大法律陷阱之——合同诈骗罪区分,本文直接讲诈骗罪的法律陷阱。

陷阱

先看一个案例

假设你是张三,手底下没钱,你向好朋友李四借了10万元,你跟李四讲我借钱是为了上学,但你把钱用来炒股,结果你的运气不佳,亏得一干二净,到了还钱的时候,你的朋友李四找你要钱,你还不上,矛盾就此产生。

上面这则案例中,张三有可能构成诈骗罪,因为张三借款时的用途与实际用途不符,存在着一定虚构实施、隐瞒真相的情况,可以被认定为非法占有的目的。你可能觉得很牵强,我也提到了,有可能被认定为诈骗罪,具体是否认定就要看当地的司法环境了。

除了上面这个借贷案例,还有一些情况也可能构成诈骗罪。

  1. 男女朋友之间以谈恋爱为名骗取财物
    • 这种情况其实很难说是否是诈骗,说他构成也行、不构成也行,模棱两可,但是一旦构成诈骗,则触犯刑法,对当事人的打击巨大。现在处于严打时期,定诈骗罪法律上也说得过去。
  2. 冒充女性卖“原味”丝袜
    • 你没听错,这是有可能构成诈骗的,之所以把这点但挑出来说,是为了引起读者足够警示,揣摩司法实践中认定诈骗的度在哪里。你不是女性,却冒充女性卖“原味”丝袜,存在欺诈嫌疑,博主最多算是民事欺诈,但实践中如果算成刑事诈骗,你也无能为力。
  3. 主播骗取打赏
    • 主播获得打赏一般来说会认定为粉丝对主播的赠与行为,是合法的。但随着诈骗罪扩大解释的趋势,有些不太“正规”的打赏则会有诈骗的嫌疑。比如主播在直播间求大家打赏,暗示打赏会产生什么好处等等,结果打赏之后没有兑现,如果金额比较大,结合事情的影响力,也是有可能定位刑事诈骗的,而且大家一定要注意,诈骗罪是重罪,20万就10年以上了,一旦被认定为诈骗罪,后果不堪设想。
  4. 知识付费公司
    • 这也是一大雷区,很多某音上做知识付费的你们要小心,有些做知识付费的被认定为诈骗罪,常常都是那些收了钱,但提供服务不好,后经查明发现你有明显虚假宣传、夸大宣传的问题,从而定为诈骗。因为商业上,很多时候广告做的很大,涉及虚假宣传是常事,但你仔细想想,这不就是刑法上诈骗罪中讲的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吗?
  5. 入职一家公司,莫名奇妙被定诈骗罪
    • 意思是你入职并不知道这家公司涉嫌诈骗,但是你入职后公司因为涉嫌诈骗被“端”了,你也难逃法网。比如假设你入职了上面说到的知识付费类型公司,正好公司在你入职后被查出诈骗,你可能会说你不明知,但实际中,你的说辞十分苍白无力,很难被采信,你更大可能会以公司所有人集体参与诈骗为由定为诈骗罪,如果诈骗罪定不上,帮信罪总可以吧,帮信罪如果定不上,不是还有万能口袋罪“寻衅滋事罪”吗?这就是“人在家中坐,祸从天上来”。

总结

列出上述几点是为了引起大家足够重视,提高大家法律意识与法律观念,目前从事任何行业都不要去触碰很多“擦边”的事情,如果不幸遇到,一定要第一时间委托律师,千万不能听信“找关系”等等门路(否则你会被骗),因为刑事立案牵涉多个部门,你不可能找到那样的关系(如果你有那样的关系,你也不会被立案了),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你的合法权益。

发表评论